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光明论坛】树立大农业观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2023-12-22 09:013150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大农业观超越了单纯的耕地生产和一产的范畴,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体现了大粮食思维和大食物观,即不仅要关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植,也要关注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还要关注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树立大农业观,能够帮助增加农民收入。大农业观不仅关注农业的生产,还关注产前、产后一系列的农业产业链活动。大农业观要求将农业产业链加长、加宽,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同市场需求更相适应、同资源承载力更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产业链基础。

   树立大农业观,能够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大农业观要求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与农业强国建设目标非常吻合。通过打造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建设农业强国不断提供动能。为了更好地树立大农业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方面,必须确保粮食安全,在此前提下,丰富食物品种结构,满足人们对多样化食物的需求;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海洋等多种农业资源,构建高质高效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另一方面,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适合大农业的多元农业科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其次,优化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确定农业发展定位。适当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联盟作用、利用数字经济、建立区域品牌、加强质量监管等途径强化地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

   再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并且将会长期存在。树立大农业观不能排斥小农户,要通过社会化服务、多种经营等各类形式把小农和小规模生产经营纳入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农业。要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最后,培育适应现代化大产业的农业人才。大农业观要求农业产业人才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产,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专业领域,需要农业人才熟悉不同产业、不同业态、不同模式,同时具备跨界融合能力。农业产业人才培养,要从单一型农业产业人才转向复合型产业人才发展,培训内容向全产业链延伸,不断加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训。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释放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

0评论2024-09-12442

从2264亿斤到13908亿斤——农业发展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5亿人吃不饱”到“进入新时代14亿多人吃得好”,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能体会这条饱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没有哪个年代,比现在更好解决了

0评论2024-09-12517

农业法实施推动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为依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法律责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开展了农业法执法检查。9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

0评论2024-09-12508

临邑农商银行:助力做强农业特色产业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德州市蔬菜生产第一镇的临南镇,依托发展的1.5万个温室大棚、6000多亩拱形塑料大棚、3.5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和智慧农业的稳定、优质、高效之路,临邑宝华智慧农业发展有限

0评论2024-08-28503